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协要闻

政协要闻

建好协商为民“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3-11-10  来源:黄石日报  返回上页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小区电梯进场安装、废旧运动场打造一新、繁忙路口有了红绿灯……借助 “协商在一线”好的经验做法,融入“共同缔造”行动,黄石市各级政协组织积极投身“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将协商“触角”向基层延伸,聚焦党委政府大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广泛开展协商,实现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正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自2019年省政协开展“协商在一线”试点以来,黄石市各级政协组织先后开展一线协商活动2500余场,2400多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重视并加以推动解决。


  高位部署 谋划推进全方位


  如何推动“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落实落地?


  市政协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 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主题引导、强化示范带动,以高位统筹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凝聚起强大合力。


  市委对“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高度重视,在制定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坚持“四级书记抓协商”,将“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重点工作督办检查范围,持续完善党委领导、上下贯通的组织推进体系。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党委、政府成为政协履职的“坚实后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硬作风”催生“硬作为”。


  市政协坚持把一线协商作为大事、要事来抓,每年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年度工作主题,以阶段性成效压茬推动长远目标实现。近年来,分别以“千名委员办千件实事”“下基层进万户解民忧聚共识”“百场示范协商,汇聚界别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稳步推动委员联系群众常态化、履职履责实效化、一线协商专业化。


  市县两级政协合力打造25个一线协商工作示范点,实行“一个示范点一名主席会议成员挂帅、一个专委会包保、一个工作专班主抓、一套实施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主席会议成员既带头下沉一线开展协商、又加强工作督导,着力构建明责、督责、评责“三位一体”的闭环运行机制,用“硬杠杠”推进一线协商落地落细,彰显一线作为。


  深入一线 力量下沉全覆盖


  协商在一线,关键在“一线”。只有将政协委员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政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市政协动员组织1468名四级政协委员全面下沉基层一线,引导委员和群众“结对子”,开展“蹲点式”调研、“会诊式”把脉、“沉浸式”沟通、“协商式”办理,助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依托一线搭建的269个协商平台,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市政协统筹协商内容、协商方式、协商成果“三要素”,搭建起“社区吹哨、委员报到”的工作机制,聚焦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老旧小区治理等切点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在基层开展协商活动,推动居民群众、利益攸关方、政协委员、政府部门等参与协商,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政协组织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要真正发挥专家在“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中的作用,多样化提高智库专家建言落实转化率是关键——


  针对基层政协履职时间、履职方式、履职力量实际情况,市政协将专门协商机构之“专”和专家之“专”结合起来,打破地域、层级界限,从全市三级政协委员中遴选出30名有专长特长的委员,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把专家的智慧送到基层,让一线协商工作底气更足、建言更准、力量更强。


  创新实践 一线协商聚民心


  一线在哪,协商就深入到哪里。


  在今年春茶上市季节,市政协主动将协商议事平台搭建到阳新新塘茶园,以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为目的开展协商,在良好的协商氛围中达成了一系列有利于阳新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共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坐标,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探索建立一线协商嵌入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市政协完善双召集人制度、协商成果报送办理反馈机制、委员参与“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考核机制,推动一线协商与党委、政府具体项目相结合,保证了协商议事活动组织有力、推进有序,协商成果能及时转化落实,有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探索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加快探索“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出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实施办法,支持委员把联系界别群众、服务基层群众“条块”结合起来,完善联心、联智、联治、联网等制度,进一步畅通委员与群众的联系渠道。


  探索建立“双向”发力机制。充分激活一线协商平台的“微讲堂”“文化站”“舒心小屋”等功能,加大政协宣传力度,长期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一线协商·共同缔造”专栏,定期组织开展十佳案例评比、平台拉练、成果观摩等活动,既为一线协商营造浓厚氛围,又为共同缔造厚植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